鼻咽癌的诊断鉴别
1 医技检查
磁共振成象检查
1.1 间接鼻咽镜检查:这是一种简便、快速、有效的检查方法。
1.2 纤维鼻咽镜检查:本法比较简便,但后鼻孔和顶前壁观察不满意。可以观察到鼻后孔、鼻中隔、鼻腔后部、鼻咽侧壁、咽鼓管、侧窝、软腭背面和后壁等。
2 诊断依据
2.1 多见于我国华南地区。与EB病毒、环境及遗传等因素有关。
2.2 早期症状轻微,可表现为鼻涕带血、颈部包块、耳鸣、耳闷、头痛、复视等症状。
2.3 晚期可出现鼻塞、中耳炎症、顽固性头痛、颅神经损害、眼球突出、张口困难、远处转移及恶病质等症状。
2.4 后鼻镜、纤维鼻咽镜检查:早期仅见黏膜下隆起、或黏膜粗糙、小颗粒、小斑块伴有渗血。晚期肿物常呈溃疡、肉芽或菜花状。
2.5 X线摄片及钡胶浆造影显示病变范围,观察颞骨岩部、破裂孔、圆孔及卵圆孔等处的破坏情况,间接判断侵犯颅内情况。必要时可做CT或磁共振检查,明确颅内侵及范围。
2.6 必要时做EB病毒免疫荧光检查或用PCR技术检测鼻咽组织或分泌物中EB病毒DNA。颈淋巴结做超声波检查,晚期患者应定期做肝、肾功能检查及胸部X线摄片。
2.7 鼻咽部细胞涂片检查及活检,可明确诊断。必要时做颈淋巴结穿刺或活检。
2.8 注意与增殖体肥大、鼻咽血管纤维瘤、脊索瘤、坏死性肉芽肿、结核等鉴别。
3 容易误诊的疾病
3.1 鼻咽部淋巴肉瘤:淋巴肉瘤]好发于青年人,原发肿瘤较大,常有较重鼻塞及耳部症状,该病淋巴结转移,不单局限在颈部,全身多处淋巴结均可受累,颅神经的损伤不如鼻咽癌多见,最后需要病理确诊。
3.2 增生性病变:鼻咽顶壁、顶后壁或顶侧壁见单个或多个结节,隆起如小丘状,大小约0.5~1cm, 结节表面黏膜呈淡红色,光滑,多是在鼻咽黏膜或腺]样体的基础上发生, 亦可由黏膜上皮鳞状化生后,角化上皮潴留而形成表皮样囊肿的改变,部分是黏膜腺体分泌旺盛,形成潴留性囊肿。当结节表面的黏膜出现粗糙、糜烂、溃疡或渗血,需考虑癌变的可能,应予活检,以明确诊断。
3.3 鼻咽部结核,患者]多有肺结核病史,除鼻阻、涕血外,还有低热,盗汗、消瘦等症,检查见鼻部溃疡、水肿、颜色较淡;分泌物涂片,可找到抗酸杆菌,可伴有颈淋巴结核;淋巴结肿大,呈马铃状,粘连,无压痛,颈淋巴结穿刺可找到结核核菌,CT试验强阳性,X线胸片常提示肺部活动性结核灶。
3.4 咽黏膜炎症:表现为黏膜粗糙],尤其是重度炎症时, 鼻咽黏膜滤泡增]殖,表面凹凸,甚至可呈桑椹样,表面附有脓性分泌物,常需与黏膜浸润性癌相鉴别。
3.5 过敏性鼻炎:鼻咽黏膜苍白、光滑呈水肿样。
3.6 萎缩性鼻炎:鼻咽顶前黏膜有]浅在性溃疡,周围有脓性分泌物,需与溃疡型鼻咽癌鉴别。